①东晋将领桓玄正式称帝,国号楚。
404年1月1日 (农历十二月初三)
桓楚,东晋时期的桓氏伪楚政权,东晋末年由权臣楚王桓玄篡立而建立的一个短命(僭)伪政权,存续期间为403年至410年。
元兴二年(公元403年)2月,桓玄受封为大将军,9月又自称相国、封楚王、加九锡、领十郡。东晋安帝元兴二年(403年),控制东晋中央政府的楚王桓玄篡夺政权。十一月二十一日(阳历为403年12月20日),安帝献上国玺,禅位于桓玄。十二月三日(阳历为404年1月1日),桓玄正式称帝,国号楚,改元永始。为与其余号为楚的政权区分,故史家称桓玄建立的政权为桓楚。
名义上,桓楚建立后直接继承东晋的领土,但实际上其势力范围仅及江陵以东的长江中下游一带。404年,以刘裕为首的数名将领,起兵勤王,楚军不敌,桓玄退出建康,并挟持安帝西逃至江陵。刘裕追击江陵,桓玄大败,舍下司马德宗,继续西逃。4月,桓玄在江陵重整部队,以苻宏为前锋,再次东下与刘毅率领的勤王军决战。5月,楚军于峥嵘洲(今湖北鄂城)大败。同年五月,桓玄败死,其堂兄弟桓谦将国玺奉还安帝。
公元410年,桓石绥被杀,桓楚政权灭亡。
《晋书》以桓石绥的死亡标志桓楚余党的覆灭。
桓楚亡后,桓氏家族仍不断在长江中游一带兴兵与东晋政府军对抗,直到数年后才被消灭。
②南唐后主李煜被俘,南唐灭亡。
976年1月1日 (农历十一月二十七)
五代时,南唐国是江南的大国,但又是一个弱国。
961年,李煜继位后,每年向北宋贡献大批金银锦绮珍玩,企求苟延残喘;内则大崇佛教,不恤政事,国势江河日下。但南唐国“虽外示畏服,修藩臣之礼,而内实结甲募兵,潜力战备”。

972年(开宝五年),北宋克师汉阳。
974年(开宝七年)9月,宋太祖发兵10万讨伐江南。李煜几次派使者请求来军退兵。赵匡胤对使者说:“天下一家,卧榻之侧,岂容他人鼾睡!”
975年(开宝八年)冬,宋军攻陷金陵,976年1月1日(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)李径奉表降宋,被俘到东京(河南开封)。南唐国亡。
③司马光主持编纂的《资史通鉴》成书
1085年1月1日(农历十二月初三)
《资治通鉴》是我国北宋时编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。全书共294卷,又考异、目录各30卷。
1066年(朱英宗治平三年),司马光将所撰的从战国至秦二世时的历代君臣事迹8卷进献英宗,并上疏:“凡关国家之盛衰,系生民之休戚,善可为法,恶可为戒,帝王所立知者,略依左传春秋体,为编年一书,名曰《通志》。”4月,朱英宗下旨设立书局,继续编撰。
至1085年1月1日(元丰七年十二月初三日)全书编撰完毕,历时19年。全书上起公元前403年(周威烈王二十三年),下迄公元959年(后周世宗显德六年),贯串了1362年的史事。
1067年(宋神宗治平四年),制序并赐名《资治通鉴》。在编撰过程中,司马光、刘做、刘恕、范祖禹等人取材于十七史、野史、传状。文集、话录等222种有关资料;其内容以政治。军事为主,略于经济文化。此书为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的历史资料。
④太平太国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诞辰
1814年1月1日(农历十二月初十)
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领袖。广东花县(今花都)人。 出1843年(清道光二十三年)创立拜上帝会,深入广西,以宗教发动农民群众。于1851年(太平天国辛开元年 清咸丰元年)1月11日举行金田起义,编组太平军,颁布《太平军目》,又以“十款天条”严明军纪。起义初期敌强己弱,遂率义军乘虚蹈瑕,于转战各县中寻机歼灭清军,保存和壮大自己。同年3月,在广西武宣东乡被拥戴为天王,随建五军主将制。及克永安(今蒙山),又加封五主将为东、西、南、北、翼五王,诏明诸王俱归东王杨秀清节制。1852年6月,在湖南道州(今道县)采纳杨秀清意见,确立“专意金陵”的战略方针,围长沙,克武汉,下九江(今属江西),于1853年3月占领南京,定为都城,改称天京。后渐轻敌冒进,同时开辟北伐、西征和保卫天京三条战线,兵分力单,导致太平军北伐全军覆没。后改变战略,于1856年夏从西征战场调集大军,攻破清军江北、江南大营,军势复振。但以不善处理领导集团内部矛盾,酿成天京内讧,军事力量大受削弱,形势急遽逆转。洪秀全自兼军师,艰苦筹维,1858年重立五军主将制,选拔、重用陈玉成、李秀成等年轻将领,军心复振。同年冬,二破江北大营,又获三河大捷。1860年春,采纳干王洪仁玕、忠王李秀成的计策,奔袭杭州,调动清军,取得二破江南大营和东征苏、常的胜利。为救被湘军围困的安徽安庆,多方调遣兵力组织解围,皆告失利,安庆终于1861年9月陷落。1862年(太平天国壬戌十二年 清同治元年)5月,湘军对太平军取大包围之势,曾国荃部进至天京城下。为急于解围,严催李秀成等“十三王”率兵自上海、浙江前线回援,于天京城外与湘军大战45日,未能破围。随命李秀成取道江北,远攻敌后,不仅未能调动湘军,兵力反遭重大损失。洪秀全深居天京,一再从各战场调兵回救,战略陷于被动,战局由此日蹙。1863年12月苏州失守,天京危殆。拒绝李秀成“让城别走”建议,徒自坐困。次年6月病逝。7月19日,天京陷落,太平天国遂告败亡。洪秀全以一乡村塾师走上武装斗争道路,领导了规模空前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。由于政治上缺乏驾驭全局、维系内部的能力,军事上稍逊韬略,故开国丧国,兼于一身。